上周序祯达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暨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雷彩霞女士在序祯达直播间为大家带来了携带者筛查检测在预防出生缺陷的发展近况及应用场景。错过直播的小伙伴们不用担心,我们将回放视频和关键内容做了以下整理,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整场直播围绕以下提纲对携带者筛查检测技术进行分享和探讨:
1、从单种族单基因有限位点的携带者筛查到泛种族多基因多位点的携带者筛查
2、携带者筛查套餐选择的三个维度与四个概率
3、携带者筛查前后的遗传咨询、剩余风险告知及高危夫妻生殖建议
雷主任在直播中例举了三个案例(鱼鳞病、α地贫、DMD),介绍携带者筛查的目的、历史,以及应用携带者筛查的疾病范畴。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例,“致病基因巧合撞上”的夫妻将有1/4的概率孕育患病后代。而在常规产检中这些患病的异常胎儿往往不易被发现,通常出生后才显现出问题。
对此雷主任指出,实际上只要在孕前或者孕早期进行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就能预知疾病的发生风险,通过胚胎植入前诊断或产前诊断能有效防控此类出生缺陷。
另外,以特定人群为基础的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筛查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被提出, 最初建议针对特定单基因疾病高危夫妻进行筛查,如1970年在美国和加拿大社区开展的育龄德系犹太人Tay-Sachs Disease (TSD) 携带者筛查项目。这种策略使得这些特定疾病在高危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传统的携带者筛查只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单一病种逐一检测的方式,随着高通量基因分型与测序技术的发展,扩展型携带者筛查可针对普通育龄人群一次性准确筛查多种疾病,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并能更大程度检出风险夫妇。在量化计算基因筛查收益的基础上结合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成本等因素确定筛查套餐,构造金字塔型筛查体系,将泛人群筛查与精准筛查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携带者筛查项目的适用范围。
虽然,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在部分发达国家兴起多年,已成为孕前/孕早期常规检测。但在国内,扩展性携带者筛查近几年才逐渐开始被重视。加之群众对孕前/产前携带者筛查意识的不足、检测费用昂贵等一些客观因素,使得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在中国的应用进展缓慢。
序祯达一直致力于提供专业的解读团队,对罕见变异进行规范化的致病性评级和完善解读,覆盖中国人群高频率、严重出生缺陷的单基因遗传病,全面、精准和快速地帮助临床诊疗深入解析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致病变异的携带情况。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测成本的降低,以及大众对孕前携带者筛查意识的提高,将进一步帮助促进携带者筛查的应用,从根本上阻断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传递。
问题集锦回顾
小编整理了在线观众的问题及答案,与大家共享。
问1
请问有一方是一个 P/LP的变异,而另外一方是VOS的情况之下,如果找不到任何证据去支持VOS能够升级的时候,这个时候怎么跟受检者沟通让他接受可能没有办法直接干预以及存在一些风险的情况?
答1
之前也会碰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有个项目称为“多科会诊”或“疑难会诊”,主要针对临床不明的位点,没有既往的家族史也没有任何的文献数据支持的罕见位点,我们邀请多位各种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来进行这样一个位点的评估。经过这样的一个多科会诊,只要我们跟患者能够交代透彻,知情、同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我们后续的干预措施跟上也是可以降低后期的医疗风险的。
问2
您觉得大家对携带者筛查的接受程度怎么样?
答2
古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意思是在患者发病之前达到疾病的提前诊断,这里举个例子,早期在犹太人族群中有针对未婚男女匿名进行携带者筛查的项目,如果是高风险夫妻组织者会及时介入,告诉他们一旦怀孕不能终止妊娠的风险。
后来通过这样的一个携带者筛查项目他们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一直到现在,已经把患者的个数降到了比较低的比例,使用携带者筛查可以帮助父母做出更明智的决定,这种措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是不同的地区差异、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会影响每个人的对于这项检查的接受程度,所以携带者筛查的任重而道远,还是需要不断的去科普、去推广的。
问3
您觉得携带者筛查包括的基因是否越多越好?
答3
不是,建议挑选一个性价比高的携带者筛查套餐就可以了。对于一般普通的、婚前的、孕前的,可以普通的携带者筛查。第二个就是检出率的问题,如果这个基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基因,需要用到不同的检测技术才能够完全检出,筛查套餐的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目前还是看疾病的发病概率,主要看发病概率高并且携带频率高的人群,都会建议放入携带者筛查套餐中,把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基因科技门户GeneTechCn.com精选文章《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雷彩霞,携带者筛查:对标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基因科技门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etechcn.com/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