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货”来了!走近肝病的潜在诱因,共同守护肝脏健康

2022年3月18日是我国第22个“全国爱肝日”。肝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在人体五脏中排第二位(第一位是心脏)。在胎儿时期,肝脏是主要的造血器官,成年后,肝脏的造血功能由骨髓取代,肝脏主要行使代谢、分泌胆汁、解毒等功能。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由肥胖引起的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爱肝日-banner封面-10

认识NASH

NASH最早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表现是肝脏脂肪的积累,肝脏炎症和肝脏纤维化[1]。NASH的症状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是NASH的患者往往没有过量的饮酒史。NASH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6%,NASH的进一步恶化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目前,关于NASH的发病机制并没有完全认识清楚,有关研究指出,胰岛素抵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内质网应激等与NASH的发生有关。在临床上,现在也缺乏针对NASH的有效治疗药物。下面介绍两篇文章,分别是通过蛋白组学寻找NASH的生物标志物[2]和通过转录组学研究与NASH有关的基因[3]。

外泌体特异蛋白标记NASH

目前诊断NASH往往依靠肝脏活检,急需无创的NASH标志物。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Povero等另辟蹊径,从外泌体中寻找标记NASH的蛋白。Povero等的实验用的血清来源于3个组别,分别是Pre-cirrhoticNASH(肝硬化前的NASH患者)、cirrhoticNASH(肝硬化的NASH患者)、和HC(HealthyControls,健康对照人)。Povero等首先从人的血清中分离外泌体,再将外泌体酶解,接着利用蛋白组学的方法研究外泌体中的蛋白分子组成。

在cirrhoticNASH和HC中,选取表达差异最大的50种蛋白,对三组样本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irrhoticNASH组与其他两组(Pre-cirrhoticNASH和HC)的蛋白表达模式差异较大,说明外泌体中蛋白的组成与NASH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图1)。

e895f44694b78e01_html_4ad34f27900bb3a0

图1蛋白的组成与NASH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将cirrhoticNASH分别与Pre-cirrhoticNASH和HC进行差异蛋白分析,并根据差异蛋白进行两组间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蛋白可以较好将cirrhoticNASH与Pre-cirrhoticNASH(图2AC)或者cirrhoticNASH与HC区分开来(图2BD)。

e895f44694b78e01_html_9bf1d60f4dba40b1

图2差异蛋白可以区分cirrhoticNASH、Pre-cirrhoticNASH和HC

这些结果说明,外泌体中的特异蛋白可以作为诊断NASH的标准,而且能够诊断NASH的严重程度。此外,Povero等还利用得到的特异蛋白对其他样本进行预测,准确率较高,而且这些特异蛋白的表达在测试样本所属的分组(Pre-cirrhoticNASH、cirrhoticNASH、HC)之间有显著的差异。

转录因子ATF3高表达引起NASH

CRLS1定位于细胞中的线粒体,在肝脏中高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的发生,是潜在的抑癌基因。以前的研究发现,CRLS1会抑制NASH,但是背后的机制一直不被人所知。武汉中南民族大学的Tu等利用CRISPR技术构建CRLS1基因敲除的小鼠,发现基因敲除的小鼠表现出NASH的表型。接着,Tu等利用RNA-seq的方法研究了基因敲除的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基因敲除的小鼠中,与脂肪代谢、炎症因子、细胞纤维化等生物过程相关的基因显著上调(图3ABC)。以前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ATF3能够调控NASH,Tu等的实验表明,在基因敲除的小鼠中,ATF3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图3D)。

图片15

图3CRLS1基因的敲除导致NASH

为了探索CRLS1与ATF3之间的调控关系,Tu等在小鼠体内和体外分别进行实验,结果均显示,CRLS1与ATF3在表达量上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CRLS1对ATF3存在负调作用。Tu等还构建了ATF3过表达的小鼠,结果显示,即使存在CRLS1的表达,但是因为ATF3的表达过高,小鼠还是出现了NASH。综上所述,Tu等提出如下结论:CRLS1通过抑制转录因子ATF3的表达,从而抑制NASH的发生。

小结

虽然NASH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基因的调控,但是通过序祯达蛋白组学技术平台,可在微量血浆中进行3000多种蛋白检测,这为NASH的诊断、分型提供了更多重要线索。此外,序祯达已经建立了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单细胞在内的多平台能力,可实现在不同组学层面、不同精度上对NASH的发病机制、基因调控网络进行刻画,这些技术在NASH研究中的应用无疑大大加速了NASH的相关药物研发进程。

参考文献:

[1]Peng et al,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 Review of Its Mechanism,Models and Medical Treatments, Front Pharmacol, 2020, 11:603926.

[2]Povero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teome of Circulating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NASH, HepatolCommun, 2020, 4(9).

[3]Tu et al, CRLS1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through ATF3transcriptional inactivation, Hepatology, 2020, 72(6).

 

基因科技门户 GeneTechCn.com 基因科技行业门户网站!

基因科技门户GeneTechCn.com精选文章《“肝货”来了!走近肝病的潜在诱因,共同守护肝脏健康》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基因科技门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etechcn.com/7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基因科技基因科技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3月17日 上午11:50
下一篇 2023年3月24日 上午11:5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